2)第608章 御门听政2_锦衣血途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被迅速击溃,实在是算不得太大隐患。

  需要说明的是,郑绍钧所掌靖安军人手仅不到两万,却要防守一千多里的海防,本身就具有极大苦难。

  就在陈啸庭脑海中想着这些之时,却见朝班中有人占了出来道:“臣附议!”

  此人是兵部侍郎高沛,身为兵部官员,他站出来附议更增强了王廉所言效力。

  高沛话音落下之后,朝臣们的目光都转向了他身前那名二品大员,此人便是现任兵部尚书王思海。

  果然不出众人预料,只见王思海站了出来,瞥了一眼自己下属之后,才对御座躬身道:“启奏圣上,王廉高沛二人所言,微臣实在不敢苟同!”

  有兵部尚书出来给郑绍钧站台,局势又被引往了另一个方向。

  “王卿,你有什么说法!”朱瑜隽淡然道。

  王思海得到允准,才接着道:“众所周知,自靖安军设立到如今,倭寇之患实已大消,这难道不是郑绍钧之功劳?”

  “王廉所言东南不靖,是说现在近两三千人的海寇吗?这和当初的几万倭寇想比,孰强孰弱?这亦是郑绍钧之功!”

  在王思海话音落下后,便听到朱瑜隽道:“王卿所言甚是,郑绍钧自然是有功的!”

  说道这里,朱瑜隽却对站在最前面的二人道:“对此,两位阁老怎么看?”

  这时候怎么看?还能怎么看?

  首辅黄玉成自然要维护自己门生,次辅秦延文要“倒黄”只能支持王廉,朱瑜隽这是明知故问。

  在两位阁臣未来得及回答时,朱瑜隽又看向秦延文道:“秦阁老,此时你怎么看?”

  先是同时问两位阁臣,然后又先问秦延文的意思,皇帝的意思也是耐人寻味。

  皇帝本人赞同郑绍钧有功,他希望秦延文照这意思说……陈啸庭心中推测道。

  但事情却没和他预料一样,只听秦延文躬身道:“吾皇圣明烛照,伏唯皇上圣裁!”

  秦延文这就有些不给面子了,但朱瑜隽却没有额外表情,转而问黄玉成道:“黄卿,此事你怎么看?”

  称秦延文为“秦阁老”,把黄玉成叫做“黄卿”,可见皇帝本人和黄玉成更亲厚些。

  可以说,这次朝会让陈啸庭见识到了许多事,让他在大事上容易看得更明白。

  被皇帝点到,官阶最高的黄玉成大礼参拜后,才缓缓开口道:“皇上,王廉说郑绍钧失职,要找人换掉他……”

  “臣且不论郑绍钧是否失职,臣只想问问王御史,朝中可派何人去江南接任靖安军节度使?”

  “谁人又自认能比郑绍钧做得更好?可保东南海防无虞,可将倭寇完全剿除?”

  黄玉成不愧是文官之首,这番话问下来,用堂堂正正的方式,将王廉所述驳斥得体无完肤。

  朝中谁敢自认比郑绍钧做得更好?或许有,但那只能在心里想想。

  因为一旦站出来,就得背负黄玉成最后的一句话,此人必须要将倭寇完全剿除。

  倭寇的事情很复杂,并不是仅仅是剿寇那么简单,里面还牵涉到广大的江南士绅。

  而江南士绅,又和两江之地……甚至和东南各地士绅有瓜葛,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

  所以黄玉成一番话后,根本无人出来反驳。

  而通过这番话,黄玉成不但维护了自己门生,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地位。

  东南不可一日无郑绍钧,郑绍钧又是黄玉成提拔,郑绍钧稳他黄玉成就稳了。

  更何况,如今坐镇东南的两江总督吴国瑞,也是他黄玉成的门生。

  正是吴国瑞和郑绍钧同心协力,才能将十数年前猖狂的倭寇狠狠打压,才保证了东南赋税重地稳定。

  可以说,吴国瑞和郑绍钧,就是黄玉成首稳固地位的基础。

  也正是因为这样,“倒黄派”才会把主要攻击目标放在这两人身上,所以不管是皇帝还是朝臣对王廉今日之举都不会奇怪。

  “诸卿,可有合适之人举荐?”朱瑜隽沉声问道。

  良久之后,满朝臣工无一人出列举荐。

  虽然是这是朱瑜隽引导的走向,但此时他也感到一丝悲凉,难道朝中大将就真无人可用?

  “既然如此,郑绍钧仍居靖安军节度使一职!”朱瑜隽扫视群臣道。

  此时,无论派系如何,众臣皆山呼道:“皇上圣明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