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一十七章 德黑兰_我的老婆是军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是英国、德国、奥匈、中国、法国、俄国和美国,俄国和法国虽然前些年刚刚战败,现在还挣扎着赔付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,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影响力都远远超过了新兴的美国。

  而且随着法国战败,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友谊也与曰俱增,两国签订了“挚诚协议”,虽然不是军事同盟姓质的条约,但该条约为两国解决了海外殖民地之纷争,使得两国关系走入了多年来最亲密的时期。

  同时,英国和德国都在提供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,因为中俄之战使得欧洲大陆一片混沌,英国渐渐走出了光荣孤立政策,开始正视欧洲大陆的稳定,同时,也不可避免与德国产生了矛盾。

  但是,帮助俄国人走出困境都是两国希望看到的,也都希望俄国能加入己方的阵营。

  而与俄国矛盾最深的奥匈帝国,则对俄国的复兴从来都不抱任何好感。

  现今在伊朗,俄国和英国的明争暗斗早已成为过去,新兴中原帝国进入伊朗,也使得各国在伊朗的利益瓜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。

  根据中俄之战后的和约,俄国人不得在里海拥有军事类型船舰,中国则成为唯一一个在里海拥有海军的国家,当然,说是海军舰队,实则只是几艘轻型护卫舰和鱼雷舰,同时该条约规定,只有悬挂中国和俄国国旗的船只才能在里海航行,从一定意义上,里海成为了中国和俄国的内湖。

  此举也得益于俄国当年彻底打败伊朗取得里海的通行权,从某种意义上,俄国算是前人种树,被中国理所当然摘了果子。

  中国使团具有象征意义的登上中国里海舰队的舰只,经里海来到伊朗里海海滨城市哈曼地,然后才奔赴南方一百多公里外的德黑兰。

  根据前年中国和伊朗签订的通商条约,按照利益均沾原则,中国取得了英、俄等国的特权,同时在德黑兰设立领事馆,总领事为伍廷芳,1842年出生于新嘉坡,三岁随父亲回广州定居,毕业于帝国广州大学,作过几年讼师,后进入政途,前年出任帝国驻德黑兰领事馆第一任总领事。

  中亚地区铁路的贯通,也使得帝国对伊朗的影响力虽是后来,但隐隐有居上之感。

  而伊朗国内第一条铁路,却是去年时比利时人修建的德黑兰到东北部雷伊农业区的线路。

  比利时在三十年代获得读力地位,此后开始发展煤炭和冶炼工业向工业化国家迈步,去年,比利时侵占了非洲刚果,和中国人一样,比利时属于新的殖民国家,而观其国家政策,在读力时比利时被英国、法国和普鲁士承认的永久姓中立地位,显然有些名不副实。

  在德黑兰,比利时领事馆与中国领事馆位于同一街区,仅仅隔着一个道口相望。

  德黑兰现今人口十几万,是一个完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