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)第四十五章 知青纷纷把家还_诸天万界之大拯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的领导简直是头大如斗,知青返城总要吃饭的,但是一时间哪能安排得了那么多的知青。

  总不能盲目的让工厂招生吧,知青办的负责人倒是想这么做,但是人家大企业地方管不到,小企业又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岗位。

  幸好在返城大潮开启前,上面发来了一份指导文件,其中记录了好几种经验,最好用的莫过于‘大碗茶’模式了。

  茶摊的成本低,利润可观,一个茶摊平均可以吸纳4-5个劳动力,如果用得好的话,绝对是一个‘大杀器’。

  不过,文件上也写明了,大碗茶模式在初期的效果极好,但是一年过后,茶摊上的职工就会有所懈怠,工作积极性会逐步减低。

  最后一行的建议如是写道:不建议盲目跟风,请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,相机决定茶摊数量。

  大碗茶模式在四九城已经实行了近两年的时间,其中的利弊分析的明明白白,下面的人也不是傻子,既然上面这么说了,那么他们肯定不能大肆开设茶摊。

  四九城,某部。

  杨崇喜再一次的向上级提交了放开‘个体户’的建议,去年他在知青工作大会上的建议,最终并没有被采纳。

  不过,他的冒险也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,起码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与思考,最近这段时间,有不少人私底下找到他,和他探讨这个问题。

  发往各地知青办的指导文件中,大碗茶模式就是由杨崇喜主动建议的,在建言的同时,他也把李杰的名字给报了上去。

  杨崇喜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件事,现在的风气越来越开放,之前的那些顾虑,现在都不是顾虑了,是时候给那个小子正名了。

  就这样,‘韩春明’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高层的视线之内。

  去年年底的会议上,高层已经达成了共识,未来的工作重心肯定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,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开放。

  但是,现在的干部队伍中,老龄化的现象非常严重,亟需补充新鲜血液。

  一个在两年前就能看出症结所在,而且还能提出解决办法的年轻人,值得他们去关注。

  或许,他会在未来大放异彩,或许,也有可能泯然众人。

  不论怎样,‘韩春明’这个名字总归是在某些人的心里留下了印象。

  半个月后,杨崇喜提交上去的报告得到了回复,经过研究决定,他的建议被部分采纳了。

  鉴于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,可以有限度的开放‘个体经济’,必须严格把控审核,行业也仅限于修车、裁缝、黑白铁加工等服务业和手工业。

  (黑白铁是民间小作坊对加工普通铁块和镀锌铁板东西的叫法。)

  虽然口子放开的非常小,但是杨崇喜对这个结果已经非常满意了。

  万事开头难,有一便有二,这个口子肯定会越来越大的,迟早有一天,个体户的限制会被放开的。

  杨崇喜开心之余,也不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杰,在他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,他就一个电话打到了杨建华的学校,吩咐儿子去把这个喜讯告诉李杰。

  第二天,李杰便从杨建华的口中得知了这一消息,他知道这件事也是非常的开心。

  既然政策开始慢慢放开了,他筹备许久的海博翻译社也可以正是走向舞台了,不过,李杰没有立马行动。

  毕竟现在文件还没下来呢,再怎么说,也得等上个把月的时间,等到第一家个体户出现了之后,再去办也不迟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

  PS:不好分段,就两章合一章发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